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當前,我國風電裝機已達3.28億千瓦,在役機組數量超過15.5萬臺,以運維技改、性能升級、退役回收為主要需求的后市場業務急速攀升,成為“十四五”乃至“十五五”期間實現我國風電高質量發展最受業內關注的話題之一。
2月24日,由北極星風力發電網主辦的“首屆風電運維技改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多位業內專家在肯定了風電運維市場前景廣闊的同時,也對市場發展路徑提出了真知灼見。
成熟的商業模式更重要
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我國新能源獲得了跨越式的發展機會。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陶冶分析了當前我國風電發展面臨的大環境,他指出,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和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國家“雙碳”工作進行了總體部署,強調了當前經濟形勢“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核心思想。并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復雜工程和長期任務,提出創造條件將“能耗雙控”向“碳雙控”轉型的要求,進一步提升了新能源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剛性需求,賦予了風電行業發展積極的意義。
從可再生能源開發側來看,隨著加大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風光基地開發,以及海上風電大基地建設提被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配套清潔高效、節能的煤電機組;“十四五”期間新增若干條特高壓輸變線路——這種全國范圍內的資源配置,將成為促進國內風電裝機增長的重要手段。在規模化新能源項目滾動推進機制下,預計2022年國內風光新增裝機規模將達到120GW左右。其中,海上風電、分散式風電、老舊風電場/機組改造將形成“多元化”的新能源增量市場,是支撐風電可持續發展的三個重要板塊。
“對于當前的老舊風電場改造,個人認為探索出成熟的商業模式更為重要。”陶冶說,“找出政策要求與開發企業需求的契合點,循序漸進地推進存量風電市場有序增長,以謀求更大的市場份額,是提升整個風電發展質量的必由之路。”
“十五五”期間30GW裝機面臨升級改造
目前,老舊風場常出現運行效率下降、故障率高等問題,加快老舊風電場升級改造和退役意義重大。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風電處處長胡小峰認為,目前相關政策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相關思路需要進一步明確,相關技術標準體系有待建立健全。因此,行業要統籌老舊風電場升級改造思路;研究提出全方位政策保障機制;培育壯大風電循環利用產業新業態。
同時胡小峰指出,按照研究顯示,“十四五”期間,運行時長超過20年的老舊風電場規模約90萬千瓦,運行時長超過15年的老舊風電場規模將超過3000萬千瓦,風電升級改造市場空間廣闊、潛力大。
數字化轉型是風電運維企業“跨越鴻溝”的必經之路
2021年風電運維存量裝機達3.3億千瓦,催生出火熱的市場需求,推動風電服務市場快速發展,但經過十余年的快速發展,業內運維容量超過5GW的第三方服務公司仍然寥寥無幾,規模化的服務管理能力成為大部分運維企業的成長瓶頸。面對“小而散”的新能源資產,如何保證一致的優良品質、競爭力的成本、實現規模化的發展,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難題,成為服務企業發展的一道鴻溝,這是協合新能源集團副總工程師胥佳在首屆運維技改大會上提出的觀點和看法。
目前,協合運維在運維容量已突破11GW,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近年來,協合運維通過全面的數字化轉型重塑了風電運維管理,包含了組織模式、數字化工具、管理制度等全方位的改變,打造了有競爭力的運維服務產品,保證了企業持續增長。規模化發展帶來了經驗知識的流動、服務資源的共享、數據的沉淀,提高了服務的效率和體驗。
胥佳還指出,以煤炭、石油等為例,任何能源形態在成為主流能源之前,都經歷了漫長的前期發展。新能源未來前景廣闊,但我們仍處于初級階段,這個階段沒有標準答案,需要行業同仁攜手探索前行,而為行業“持續地提升效率”則是跨越時間長周期變量中的那顆永恒的“北極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