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電5月14日消息,本周銅價跌至去年11月以來最低。然而,國際銅研究組織(ICSG)卻表示,預計今年銅市場將經歷供應短缺。
無獨有偶, 商品巨擘托克(rafigura) 也對長期短缺發出警告,并預期銅價將創紀錄高位,因為沒有金屬銅,能源轉型將不可能實現。但價格依然疲軟,這是一個大問題。
據某協會稱,風能和太陽能設備安裝所需的銅是煤炭和天然氣的8到12倍。眾所周知,電動汽車對銅的需求是內燃機汽車的三到四倍。
金田銅業是銅材生產廠家,為光伏和新能源汽車領域提供銅線、電磁線、銅排、磁鋼、銅棒等銅材支持。
因此,向凈零排放的過渡將需要比目前全球范圍內生產的多得多的銅。
據S&P Global, 到2035年銅需求將翻一番。據McKinsey稱,到2031年全球銅需求和供應之間每年將有超過600萬噸的缺口。
ICSG在今年稍早表示,2017年至2021年期間, 只有兩座新銅礦投產。
該機構亦表示,去年的銅產量增幅遠低于預期,今年也是如此。銅有點不對勁。如果我們要實現凈零排放目標,銅只是我們需要更多的十幾種或更多金屬之一。
在采礦業最新趨勢的背景下,這些似乎變得極其難以捉摸。其中之一或許是最令人擔憂的是-從發現銅礦到開始實際的工業生產,目前需要23年的時間。
這比英國和加州在客運部門實現全電動化的時間還要長。這意味著到2035年,他們眼中的所有電動汽車都將沒有足夠的銅。
咨詢公司Airguide的數據顯示,就在幾個月前,礦商還在談論從發現到生產的10年時間,但隨著礦產資源豐富的發達國家的環境法規更加嚴格,以及發展中國家快速變化的法規,該行業目前的情況是:23年。
美國政府直承諾會加快頒發采礦 許可,但即使它兌現了這一承諾,也有一些活動人士需要考慮。這些活動人士可能喜歡風能和太陽能,但似乎更喜歡自然。他們也證明了自己能夠阻止新礦開發。
更重要的是,這種行動主義正在演變,現在評論家們創造了一個新術語,以取代活動家和普通納稅人普遍存在的“不在后院“情緒。
以前,初級礦商發現了一種資源,證明了它,然后要么籌集更多的資金來開發它,要么把接力棒交給大公司之一。現在,初級礦商正面臨項目負責人短缺的問題,而大型礦商不愿投資于新的發現。因為價格并不能反映銅的基本面。
或許,銅價開始反映基本面而不是跟隨中國的經濟報告,只是時間問題。事實上,銅作為一種風向標具有特殊的地位,它的價格被廣泛認為預示著任何經濟體的走向。銅價疲軟通常反映經濟增長疲軟,反之亦然。
然而,銅在能源轉型中的關鍵作用本應為價格制定增加一個矢量。
事實上,政府并不是最快采取行動的,除非情況真的很糟糕,就像我們去年在歐盟看到的那樣。但這一次,各國政府正在引領金屬和礦產需求的激增。他們真的在談論鼓勵更多的采礦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