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許潔 見習記者 寇佳麗
8月3日,銀河證券研報指出,經歷過2022年低潮,風電行業迎來裝機復蘇。
由于大型零部件供應緊張、裝機不及預期等不利因素,2022年,中國風電產業經歷了裝機量增速的明顯下降。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國內風電新增裝機量同比下降21%。
情況在今年得到好轉。上述部門公布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國內新增風電裝機量10.40GW,同比增長31.65%;二季度,風電新增裝機量5.53GW,同比增長3.7%。
三重因素推動國內風電產業發展向好
“2023年,中國風電產業形勢向好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分別是上年推遲項目今年完工、成本下降推動新項目建設以及政策目標激發產業活力”。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能源經濟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白玫表示,一些風電項目原計劃在2022年完工上網,但因為疫情等原因,推遲到今年才實現并網發電,從而為今年上半年的數據表現“貢獻力量”。
風電建設成本的下降也對今年上半年風電產業的表現產生了積極影響。記者整理發現,最新陸上風電的中標價格約1600元/KW(包含塔筒成本),創下歷史新低;海上風電塔筒的最新中標價格降到3200元/KW左右,而今年2月份的中標均價一度維持4200元/KW左右。“這使得風電項目更具經濟優勢,從而吸引投資者前來參與。”白玫表示。
政策對風電項目的支持與鼓勵亦十分明顯。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僅今年5、6兩個月份,與風電產業相關的國家政策、地方政策就至少分別公布了8項、78項,涉及業務許可豁免、電價附加補助等。此前,國家能源局也在2023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表示,2023年風電裝機規模達到430GW左右。截至2022年年底,國內風電裝機規模為365.44GW。據此,2023年,國內風電裝機增量目標約為64.56GW。
多家上市公司加碼布局海上風電業務
在政策高度支持、產業潛力持續釋放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紛紛加碼布局風電產業,尤其是海上風電業務,例如長纜科技、天能重工、天海防務、金風科技等。
長纜科技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自主研發的±400kV柔性直流電纜附件產品,已成功應用于我國首個柔直海上風電項目。天能重工表示,預計2023年將建成投產產能25萬噸,其中海上風電塔筒及單樁產能約20萬噸。
天海防務表示,2023年公司計劃交付多艘海上風電安裝平臺,類型主要為第四代自升自航式一體化風電安裝平臺。“目前,安裝平臺均在正常生產,且部分已交付。我們公司很多年前就在關注海上風電項目,技術積累充足。”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天海防務,公司相關負責人如此回應。
6月28日,金風科技GWH252-16MW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平潭三峽海上風電場成功完成吊裝,刷新已吊裝機組的最大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輕單位兆瓦重量三項全球紀錄。
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咨詢項目進展,公司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項目進展順利,7月份就已并網發電,海上風電項目我們一直在做,該項目也是長期積累的成果之一。”
“中國海域廣闊,海風資源豐富,相關技術積累充足,已經具備大規模開發海上風電的條件。此外,海上風電項目遠離人口聚集區,不擾民、阻力小、社會接受程度高。這些因素都為上市公司加碼布局海上風電業務提供了支撐。”北京能源協會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王璘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雙碳”目標指引下,海上風電已成為中國推進能源轉型的重要抓手之一,大力開發海上風電是如今國內能源轉型的一個重要選擇。
金田銅業生產銅排、銅線、磁鋼、銅帶等材料,是風電領域的原材料供應商,廣受客戶喜愛,歡迎來電咨詢,聯系電話:0574-8300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