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新陳代謝速度加快,與內燃機緊密捆綁的產業是“心慌慌”,而另一邊,新能源相關產業就差“舉杯相慶”。
內燃機時代正在經歷“廉頗老矣”的悲壯。日前,上汽大眾決定明年停產手動變速器的消息,在車圈“刷屏”。有人直呼要“揮別手動時代”了,或許不久后,就該和發動機、變速器等核心部件告別了。
另一邊卻是干得“熱火朝天”的景象,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新產業、新企業不斷噴涌而出,快速擴張領地。為了不被時代拋棄,傳統領域相關產業開始向新能源、智能化轉型。
多重因素作用下,汽車行業格局重塑的步伐,再度加快了。
圖片來源:蓋世汽車
與內燃機有關的,正在消逝
汽車產業不斷發展的腳步,留給內燃機相關企業的生存空間變窄。當某些領域不具備向新能源轉型的條件時,可能無法躲開消逝的結局。
大眾上海變速器廠確認將停產時提到,公司目前唯一的產品是手動變速器,這在汽車產業加速變革的當下,使得公司正常運轉變得十分艱難。“受市場需求不斷降低的影響,近年來公司的產品線、生產規模和員工人數都在逐漸收縮,停產及關停清算是不可避免的選擇。”
“從汽車愛好者角度來看,停產MT(手動擋)代表著一個時代或者是一個市場習慣的結束”,有觀察人士表示,傷感但不意外。目前,上汽大眾已全面實現自動擋。
圖片來源:大眾上海變速器廠員工信截圖
事實上,上汽大眾不是第一個停產手動擋的企業。此前梅賽德斯-奔馳、保時捷、奧迪等豪華品牌,以及科魯澤、思域等部分車型,也取消了手動擋配置。由于操作簡單更易上手,對新手更為友好,自動擋正在全球大行其道。數據顯示,美日等部分國家自動擋裝備率超95%,中國2021年底時超過70%。
告別手動擋時代,或許只是內燃機時代正在消逝的冰山一角。可以看到,經營慘淡的燃油車企退市速度加快了。根本原因雖然是自身經營不力,但也與新能源洪流的到來有關,加速淘汰賽進程。據不完全統計,這五年期間,就有十余家整車企業退市或瀕臨破產。
繼續在車市打拼的傳統企業,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指引下,市場需求變化的驅動下,也有意減少燃油車占比,轉向新能源。日前,沃爾沃發布聲明表示,將持有的Aurobay 33%股份剝離給吉利控股,堅定達成純電動汽車制造商轉型的目標。另從多家車企發布的2025年銷量目標來看,新能源汽車占比幾乎都超過20%,部分甚至達到70%以上。
圖片來源:蓋世汽車
整車企業需求的變化,引發了相關零部件產業的持續“地震”。艾睿鉑咨詢公司認為,汽車行業從傳統內燃機向電動化轉型,將成為零部件供應商面臨的一項巨大考驗。一般來說,一輛燃油車有3萬多個零部件,而純電動車縮減至1萬多個,核心部件從發動機、變速器和底盤轉變為電池、電機和電控。
這也是為何,即使國內的內燃機銷量(乘用車用)仍在微漲(據中內協數據顯示,乘用車用1-10月累計增長4.57%),但傳統領域的企業依舊堅定向新能源、智能化靠攏。比如德賽西威,從主營導航、儀表、空調控制器等,轉變為聚焦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網聯服務三大新興業務。拓普集團、華域汽車等同樣有類似動作。
汽車產業的發展年輪已轉向新能源、智能化,內燃機時代或許會像蒸汽車一樣,慢慢退出歷史舞臺。
與新能源掛鉤的,新生中
內燃機這艘“沉舟”的側畔,與新能源相關的“千帆”正疾馳而過。“千帆”中,既有從傳統領域轉型的企業,也有新創企業。經過一番激烈廝殺后,他們之中將誕生代表未來汽車發展的領軍者。
整車領域,智能電動汽車成為現階段發展重點,并催生了多家新能源品牌。跨界造車企業順勢入局,誕生了蔚來、小鵬、理想、零跑等新勢力。傳統車企,多個獨立的新能源品牌發布,包括智己、阿維塔、埃安等。同時,為以更好地姿態應對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現有燃油產品全面新能源化。
圖片來源:蓋世汽車
傳統車企中,比亞迪轉型步伐最為迅猛,今年3月已全面停止生產燃油車,專注新能源。今明兩年,比亞迪已發布或將發布多個新產品系列及全新品牌,加速搶占各細分市場,實現百萬以內產品矩陣全覆蓋,以進一步穩固在新能源領域的頭部地位。
這邊開疆拓土的同時,那邊“重生”再闖車市。比如西雅特品牌,2015年因業績慘淡退出中國市場。兩年后,西雅特股東大眾集團計劃讓其在2021年以電動品牌再入華。但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西雅特入華計劃擱淺。
除此外,大眾還“復活”了甲殼蟲。作為大眾最為經典的車型之一,甲殼蟲在2019年停產,如今將以純電動身份回歸。未來,甲殼蟲如果進入國內市場,可能免不了與歐拉復古貓等產品來一場“PK”。
通用也忙著復活經典車型——悍馬,已確定進口中國市場。還有奔馳、寶馬等車企,旗下部分經典品牌或車型,也都將以電動身份“重生”。
圖片來源:蓋世汽車
零部件領域的變革同樣激烈顛覆。新的產業激發新的發展機遇,新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出。其中,部分新創企業迅速占領高地,比整車企業更快成長為全球巨頭。
以電池領域為例,得益于國內新能源銷量持續向好,電池裝機量高速增長。寧德時代,這家成立不過十余年的企業,就這樣乘東風起。9月全球電動車電池裝機量數據顯示,寧德時代以近20GWh蟬聯榜首,獨占近四成份額,碾壓LG能源、松下電池等全球老牌企業。
不僅是寧德時代,國內電池企業都在高速發展。據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動力電池需求將持續上漲,預計到2025年我國將需要接近900GWh的動力電池。為趕上這波機遇,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等企業,都在加速擴大電池生產規模。
圖片來源:寧德時代
考慮到電池在新能源整車生產的重要性,蓋世汽車研究院指出,隨著電動化深入發展,為獲取動力電池議價權保持成本優勢,大多主機廠已采取入股、合資、自研自產等策略,加大對動力電池的布局。從公開信息來看,大眾、吉利、廣汽等大部分車企,都已加入“造電池”隊伍。
與電池緊密關聯的上游產業鏈,也迎來了快速擴張。如制造電池的核心原材料碳酸鋰、磷礦石等領域,不斷有新入局者。中游的電池企業,下游的整車企業,都加入了“搶礦”大潮。
智能化領域,德賽西威、華域汽車等傳統零部件企業,通過轉型重獲市場青睞。初創企業中,地平線、禾賽科技、黑芝麻智能等本土企業,在整車企業的“呵護”下(投資、入股或采購等),茁壯成長。
顯然,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方興未艾。
小結:新的格局重塑中
對于“汽車行業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革”,中國品牌應該是“竊喜”狀態。因為在新能源和智能化兩條賽道上,中國品牌占據著先發優勢。在新能源市場,中國品牌占比超八成,助力整體市占率提升至48%。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指出,當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邁過20%臨界點后,市場將進入快速擴張階段;邁過40%,將看到新能源汽車對燃油汽車的替代效應,對整個汽車產業和市場的質變性影響。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占率已達到24%。從擴張速度來看,我國有望提前完成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25%的目標。透過中國品牌在新能源市場的強勢進擊姿態,對比合資品牌持續下滑的份額,中國車市正在“變天”的觀點逐漸深入人心。
新能源+智能化,不僅可中國品牌改變“大而不強”的局面,還擁有了重塑未來汽車格局的機會。
正因如此,中國品牌穩固國內新能源市場地位的同時,加速“走出去”步伐。今年1-9月汽車出口211.7萬輛,同比增長55.5%,超過去年全年,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顯然,中國已邁入世界汽車出口大國行列。
對于中國品牌“出海”下一步該如何走,中汽協副秘書長柳燕表示,接下來要走到海外市場的用戶中,融入到當地的文化里,讓中國汽車品牌“走進去”,并“叫得響”。
或許5-10年后,中國品牌真的能出現一個或多個“豐田大眾”。
寧波金田銅業持續推進全球化布局,專業生產銅帶、銅排、銅線、電磁線、紫銅管、管件、磁鋼等產品,在寧波、江蘇、廣東、重慶、越南等建設六大生產基地,形成了產業鏈完整、規模優勢顯著、產品種類齊全的競爭優勢;并在香港、美國、德國、日本等地設立子公司,建立全球供應鏈體系和銷售網絡,為國內外客戶提供銅產品一站式的采購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