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國家能源局發布《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打造“新能源+”模式,加快提升新能源可靠替代能力。
意見稿提出:
推動多領域清潔能源電能替代,充分挖掘用戶側消納新能源潛力。推動各領域先進電氣化技術及裝備發展進步并向各行業高比例滲透,交通領域大力推動新能源、氫燃料電池汽車全面替代傳統能源汽車,建筑領域積極推廣建筑光伏一體化清潔替代。工業領域加快電爐鋼、電鍋爐、電窯爐、電加熱等技術應用,擴大電氣化終端用能設備使用比例。積極培育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負荷聚合服務、綜合能源服務、虛擬電廠等貼近終端用戶的新業態新模式,整合分散需求響應資源,打造具備實時可觀、可測、可控能力的需求響應系統平臺與控制終端參與電網調度運行,提升用戶側靈活調節能力。
新能源逐步成為發電量結構主體電源,電能與氫能等二次能源深度融合利用。依托儲能技術、虛擬同步機技術、長時間尺度新能源資源評估和功率預測技術、智慧集控技術等創新突破,新能源普遍具備電力支撐、電力安全保障、系統調節等重要功能,逐漸成為發電量結構主體電源和基礎保障型電源。煤電、氣電、常規水電等傳統電源轉型成為系統調節性電源,服務高比例新能源消納,支撐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供應急保障和備用容量。電力在能源系統中的核心紐帶作用充分發揮,通過電轉氫、電制燃料等方式與氫能等二次能源融合利用,助力構建多種能源與電能互聯互通的能源體系。增強型干熱巖發電等顛覆性技術有望實現突破,新一代先進核電技術實現規模化應用,形成熱堆—快堆匹配發展局面,核聚變有望進入商業化應用并提供長期穩定安全的清潔能源輸出,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
能源對一個國家來說究竟有多重要?面向即將迎來的2023年,中國能源工作的重點將落在何處?未來我國新能源又將如何發展?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1/中國新能源發展現狀
當前世界能源主要依靠燃燒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氣),能源消耗越高,越會影響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一是因為大量燃燒化石燃料會帶來多種環境問題(尤其是氣候變化問題);二是由于化石燃料不可再生,資源終將枯竭。中國是世界最大能源消費國,但中國能源礦產稟賦特征為富煤、缺油、少氣,2021年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達72%,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到46%,中國能源安全問題突出。
新能源在我國發展至今,主要有如下幾種發展形式:
由于我國煤炭在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今后一段時期內,煤炭仍將是我國主要的一次能源,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煤炭的清潔燃燒。目前比較成熟的的潔凈煤技術主要包括:型煤、洗選煤、動力配煤、水煤漿、煤炭氣化、煤炭液化、潔凈燃燒和發電技術等。
核能是清潔的能源。核電目前是我國主要的發電來源之一,地位僅次于煤炭和水電。目前中國核電在建規模居全球第一:在建核電機組30臺,總裝機容量3281萬千瓦,占全球的45.7;2020年中國在運核電裝機規模將居全球第三,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僅次于美國和法國,我國政府規劃是到2020年每年核發電能力從目前的8700兆萬,增加到4萬兆瓦,意味著2006~2020年的14年里,中國將增建30座核電廠。
太陽能是清潔可再生的能源,目前已在我國得到較大范圍的使用,主要體現為太陽能熱水器的普及使用。在山東等地,太陽能產業正得到快速發展,許多技術如太陽能電池等也日臻成熟。
生物質能是指由生命物質排泄和代謝出的有機物質所蘊含的能量,我國生物質能儲量豐富,70的儲量在廣大的農村應用也是主要在農村地區。目前已經有相當多的地區正在推廣和示范農村沼氣技術。技術簡單成熟,正在逐步得到推廣。
我國在生物柴油研究方面也得到快速發展,在福建、四川等地已經建有小規模的生物柴油生產基地。2009年12月和2010年3月,中海油先后建成年產6萬噸和27萬噸的生物柴油裝置生產的生物柴油可以按照5%的比例勾兌進石油柴油中,這是我國首個加入到石油柴油中的生物柴油項目。
水能在我國早已得到大規模的使用,主要用途是發電。較早期的有小浪底水電站,劉家峽水電站等;規模較大的如一峽水電站等。這些水電站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提供能源保障作出了巨大貢獻。
我國風能資源較為豐富,風能在我國的利用也較為成熟。據中國風電發展報告指出,如果充分開發,中國有能力在2020年實現4000萬千瓦的風電裝機容量,風電將超過核電成為中國第三大主力發電電源。在我國甘肅等風能資源豐富的地區有較大規模的應用。
我國地熱資源豐富,已發現溫泉有3000多處。地熱應用前景廣闊,主要指的是有效利用地下蒸汽和地熱水,用途可以發電、供暖等。受資源所限地熱發電站主要集中在西藏地區。在其他地區,地熱也正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山東省商河縣已經建成的溫泉別墅就是利用地熱供暖,效果良好。
潮汐能是一種海洋能由于太陽、月球對地球的引力以及地球的自轉導致海水潮漲和潮落形成的水的勢能。我國海岸線綿長,潮汐能豐富,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廣東和遼寧等省。我國潮汐能發展已有40多年的歷史,建成并長期運行的潮汐電站八座,最大的是溫嶺市江廈潮汐試驗電站。
氫能是一種新型的清潔能源,世界范圍內正在掀起很熱的研究高潮。我國十分重視氫能技術的開發和利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提出要重點發展氫能的制造,運輸,儲存等技術,我國在氫能研究領域已經取得很多重要成果,燃料電池、燃料汽車技術都已成熟。
“十四五”時期,從我國能源發展的思路上,將改變過去主要依靠基地式大發展的路徑,重點轉向戶用分布式發展,形成大規模集中利用與分布式生產、就地消納有機結合,分布式與 集中利用“兩條腿”走路的格局。
分布式能源具有利用效率高、環境負面影響小、提高能源供應可靠性和經濟效益好等特點,已成為世界能源技術重要發展方向。
分布式開發模式,既可實現電力就地消納,避免棄風棄光,又能避免遠距離電力傳輸,節省投資、減少輸電損耗,同時還能滿足東部發達地區經濟能源需求與消納重心的匹配不均衡問題。
當前,在我國人口稠密、電力需求旺盛、用電價格較高的中東部地區,新能源分布式發電已具有較好的經濟性,具備了較大規模應用的條件。
“十四五”期間,光伏、風電、生物質能、地熱能等能源系統的分布式應用、創新發展將成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內容。
在我國推進能源結構轉型的過程中,單一能源品種的利用已受到多方掣肘,建設高效、靈活的綜合能源體系將成為“十四五”時期能源發展的重點。
然而,不同能源系統間往往存在差異,且系統中各類能源的供能彼此間容易出現缺乏協調、能源利用率低等問題,亟需具有調峰調頻、輔助服務等優勢的儲能技術支撐。
通過風光水火儲多能有效結合、發揮各類電源優勢、取長補短、緊密互動,不但能夠為新能源提供調峰調壓電源,提升新能源發電消納能力,增加新能源應用比重,緩解“棄風、 棄光、棄水”等問題,亦有利于降低火電等傳統能源高污染、高耗能的程度,為優化能源結構、降低環境污染提供助力。
因此,大力發展以儲能為核心的多能互補體系,將成為我國能源經濟持續穩定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目前,一大批光伏產業項目和配套支持政策將陸續出臺。
其中包括新能源基地示范工程行動計劃,并考慮在三北、西南布局多個千萬千瓦級的新能源基地,在各地推動建設一批百萬千瓦級的光伏發電平價基地,因地制宜地建設一批農光互補、牧光互補等多模式的光伏發電項目。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不斷完善光伏行業配套支持政策,繼續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納權重考核制度和綠證交易制度,推動平價時代光伏定價政策出臺,做好與電力市場的銜接。
在保證項目基本收益的前提下,我國還將逐步有序推動新增光伏發電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推動新一代電力市場建設確保大規模光伏發電的接入和消納,加強光伏發電和用地環保政策的結合以及推動出臺建筑上安裝光伏的強制性國家標準。
在政策支持下,我國太陽能發電在過去快速發展的基礎上,未來十年仍將實現持續的高速發展,光伏發電從規模上有望超過風電成為全國第三大電源。
一是更大力度推動風電規模化發展。堅持集中式與分散式并舉、本地?消納與外送消納并舉、陸上與海上并舉,積極推進“三北”地 區陸上大型風電基地建設和規模化外送,加快推動近海規模化發展、深遠海示范化發展,大力推動中東部和南方地區生態友 好型分散式風電發展。
二是更大力度推進風電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著力推動降低風電成本,特別是海上風電成本,切實提高風電市場競爭力,推動構建適應風電大規模發展的產業體系和制造能力。
三是更大力度健全完善風電產業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后平價時期風電開發建設運行管理 政策措施,保障風電企業合法權益,促進風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四是更大力度促進風電消納。推動構建適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一代電力系統,切實提升系統消納能力,優化完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加大評價考核力度,調動各類市場主體開發利用風電的積極性。
五是更大力度推動規劃政策協同。加強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財稅價格等部門的溝通銜接和規劃政策協同,推動降低非技術成本,實現風電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六是更大力度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建立健全適應風電規模化發展的電網體制、價格機制、市場機制,為風電跨越式發展、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條件。風電產業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核電是目前唯一可大規模替代煤電的基荷并具備一定負荷跟蹤能力的電源,可靠近負荷中心布置,與新能源協調互補耦合建設,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有效選擇,有利于提高電網運行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增強電網抵御嚴重事故的能力,降低大面積停電的風險。
從國家核電發展政策看,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體現了鮮明的政策導向,行業前景預期良好。
“十四五”時期,預計我國核電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有望按照每年8臺左右的建設規模和節奏推進。預計到2025年,我國核電在運裝機規模將達到7000萬千瓦左右,在建裝機規模接近4000萬千瓦。
到2035年,我國核電在運和在建裝機容量將達到2億千瓦左右,發電量約占全國發電量的10%左右。
加快能源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攻關,推動綠色低碳技術重大突破,加快能源全產業鏈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統籌推進補短板和鍛長板,加快構筑支撐能源轉型變革的先發優勢。
增強能源科技創新能力,強化儲能、氫能等前沿科技攻關。開展新型儲能關鍵技術集中攻關,加快實現儲能核心技術自主化,推動儲能成本持續下降和規模化應用,完善儲能技術標準和管理體系,提升安全運行水平。
適度超前部署一批氫能項目,著力攻克可再生能源制氫和氫能儲運、應用及燃料電池等核心技術,力爭氫能全產業鏈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推動氫能技術發展和示范應用。加強前沿技術研究,加快推廣應用減污降碳技術。
完善能源科技和產業創新體系,整合優化科技資源配置。以國家戰略性需求為導向推進創新體系優化組合,加強能源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構建能源領域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優化國家能源研發創新平臺建設管理。推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業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深化軍民科技協同創新。
金田銅業是一家專業生產高品質銅及銅合金材料的企業,其主要產品包括銅管、銅帶、銅棒、銅線、銅排、銅板、漆包線、磁鋼等。以下是它的產品優點: 1. 高純度。金田銅業的銅材質量過硬,純度達到了99.99%,確保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2. 低雜質。金田銅業的銅材在制造過程中,經過多次高溫處理,減少了雜質的含量,從而提高了產品的機械強度和耐腐蝕性。 3. 高熱導率。金田銅業的銅材導熱性能強,它的熱導率是其他金屬的兩倍以上,使其在導熱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4. 外觀精美。金田銅業的銅材外觀光滑、無斑點、無氧化物,精美絕倫,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5. 應用廣泛。金田銅業的銅材適用于導線、電器、水管、建筑材料等領域,而且還廣泛應用于汽車、暖通空調、電子電器、新能源、造船、航空航天等高新技術領域的生產,具有很高的市場認知度和口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