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整體呈現出增速逐步放緩、出口增長較強的態勢。無論是整車廠還是鋰電廠商,都在想方設法應對新能源汽車市場復雜多變的產銷趨勢。除了在國內積極搶占市場份額外,“出海”成為業界各家企業的“必選項”。
截至6月15日,在歐盟已公布的50個鋰電池工廠項目中,中國電池企業占比過半。在海外部署產能方面,我國已在海外建廠的有25個項目,產能規劃超過500GWh。
據《證券日報》記者觀察,2023年以來,包括遠景動力、廈鎢新能、億緯鋰能、璞泰來、欣旺達、龍蟠科技等中國鋰電企業紛紛宣布在歐洲、東南亞設立子公司及布局產能,欲通過本地化生產更貼近客戶并把握產業快速發展機遇。
“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已經進入高度內卷狀態,而海外還是一片藍海,所以我們到海外去,以技術換市場。”瑞浦蘭鈞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營銷副總裁張小聰認為,現在中國的電池廠就像30年前的大眾、通用等國際大車廠一樣,正憑借領先的技術打入其他國家市場。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高云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歐洲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是最激進的,歐盟提出的目標是2035年,英國和挪威提出的目標則分別是2030年和2025年。考慮到歐洲汽車的普及率,如果禁燃提上日程,那么其巨大的需求缺口必然將轉換為國內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巨大發展機遇。
歐洲和東南亞成首選
乘聯會數據顯示,5月份新能源乘用車出口達9.2萬輛,同比增長135.7%,環比增長1.2%。
中國電動汽車出口飛速增長,成為中國動力電池出海的新動力。動力電池企業的海外長期布局,也正成為中國車企出海的底氣。
日益激烈的國內市場競爭促使中國電動車企加速出海,其中歐洲和東南亞成為不少車企的首選市場。以東南亞市場為例,無論是其低至1%的電動汽車滲透率,還是近7億的人口規模,無不使之極具“吸引力”。
在瞄準北美,布局德國和匈牙利后,全球電池之王寧德時代直接落子東南亞。今年6月8日,寧德時代與泰國Arun Plus達成CTP合作協議,前者將向后者提供、分享CTP電池包生產線及技術,此次合作是寧德時代完善全球布局的重要一步。
無獨有偶,與寶馬汽車有著合作關系的億緯鋰能也試圖挺進東南亞市場。據悉,億緯鋰能全資孫公司億緯馬來西亞與PKL公司簽訂諒解備忘錄,擬向后者購買目標土地,在馬來西亞建立鋰電池制造廠;其全資子公司億緯匈牙利與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政府旗下公司簽訂購地協議,擬購買位于德布勒森西北工業區的土地,用于生產圓柱形動力電池。
“建設億緯鋰能馬來西亞工廠,將進一步擴大產品生產供給能力,順應行業發展趨勢,對進一步推進國際化十分關鍵。”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表示,未來,我們會在歐洲為寶馬建立新的工廠,目標成為歐洲主機廠的主要電池供應商之一。
因收購日產集團旗下的AESC日益壯大,在海外有大量布局的遠景動力,日前在法國杜埃市附近新建鋰電池工廠,將從2025年初開始向法國汽車制造商雷諾汽車公司供貨。與此同時,廈鎢新能也計劃與法國歐安諾公司在法國北部城市敦刻爾克成立合資企業,計劃投資額約15億歐元(約合113億元人民幣)。
此外,璞泰來擬在瑞典松滋瓦爾建設10萬噸鋰離子負極材料一體化生產研發基地;欣旺達在越南設立子公司,生產加工用于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的鋰電池;龍蟠科技擬通過下屬公司在印尼開發建設新能源汽車動力與儲能電池正極材料規模化生產項目。
“到2025年,海外市場大約還有400GWh的產能缺口。”遠景動力執行董事、中國區總裁趙衛軍表示,汽車行業的產能本地化屬性決定了,誰能滿足它,誰能走出去,誰就獲得了先機。
國際話語權增強
我國鋰電企業在全球新能源產業的供應話語權不斷增強,充分地體現在了產業投資和市場份額上。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從2022年至今,50多家國內鋰電企業對外公布的億元以上的投資項目超過了125個,總投資預算超過1.4萬億元,產能規劃超過了2500GWh。
市場份額方面,2022年全球排名前10的動力電池企業中,中國企業占據6席。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寧德時代、比亞迪分別以35.9%、16.1%的市場份額包攬冠亞軍,中創新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欣旺達則分別位居第6位、第8位、第9位和10位。
對此,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主任蘇波認為,“鞏固提升我國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產業的國際領先地位,需要不斷完善市場的環境,減少盲目投資上新項目以及惡性的、過度的競爭,形成產能過剩、資源浪費。”
除了暗藏產能過剩風險外,《通脹削減法案》《加拿大投資法》《歐洲關鍵原材料法》與《歐盟電池與廢電池法規》等歐美政策,也對中國動力電池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帶來了不利影響。
例如,《歐盟電池與廢電池法規》明確要求,2027年后電池碳足跡如果不能滿足閾值要求,新能源汽車就不能在歐盟銷售。而美國《通脹削減法案》要求電動汽車一定比例的電池關鍵材料需在美國或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開采或加工。
在高云鵬看來,動力電池碳足跡管理將成為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提升全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加快構建動力電池碳足跡標準體系,并與國際社會提前對接,實現互認,才是當務之急。同時,還需要全方位構建符合法案要求、且具備競爭力的關鍵上游原材料供應體系,扶持本地化供應鏈,與本土企業形成正面競爭。
此外,出海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還是要跟隨車企未來的市場布局方向。“目前大多車企均計劃在未來3年至5年重點布局德國、法國等歐洲主力市場和部分北美市場。”高云鵬認為,上述提到的國家和地區,產業需求、市場需求包括關稅更加友好,零部件尤其是鋰電企業,應緊跟整車布局海外,為我國汽車企業的全球化發揮應有的作用。
金田銅業生產的銅帶、銅棒、電磁線、磁鋼、銅排、銅線等被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領域,是國內外知名車企的原材料供應商,歡迎來電咨詢,聯系電話:0574-8300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