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專家表示,由于供應短缺,中國銅精礦的加工費用已跌至逾10年最低水平,但在第二季維修季節開始時可能會回升。
不斷下降的收費可能會削減全球最大精煉銅生產國的產量,并支撐著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基準銅合約的價格。
上周五,中國的現貨銅處理費(tc)暴跌至每公噸12.70美元,在短短兩個月內下跌了近75%,是自201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2013年,大宗商品價格和新聞專家Fastmarkets開始發布每周指數。
當冶煉廠的原材料銅精礦短缺時,技術總價——冶煉廠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會下降,反之亦然。
咨詢公司CRU Group分析師Craig Lang周二表示:”我們預計,3 – 4月的冶煉廠維修和利用率下降將暫時緩解市場平衡。”
Lang補充說:“這應該會看到價格觸底,并在第二季度出現部分復蘇。”這與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型銅冶煉廠的言論相呼應。
過去一年,中國冶煉廠一直在迅速擴大產能,以趕在電動汽車、風能和太陽能等與綠色能源轉型相關行業預計將出現的銅需求激增之前。
但全球多處銅礦供應中斷,包括第一量子(First Quantum)旗下巴拿馬Cobre大型銅礦關閉,已引發現貨市場銅精礦供應緊張,令許多分析師對市場平衡的預測從今年的盈余轉為赤字。
一些分析師和市場參與者希望,在巴拿馬5月大選后,Cobre礦能恢復生產。
Lang表示,廢銅和銅殼等替代材料供應趨緊也導致了銅短缺。
2023年,中國精煉銅產量增長13.5%,達到近1300萬噸的歷史新高。中國官方數據顯示,同年銅精礦進口量增長9.1%,至2,754萬噸。
政府支持的研究機構安泰科(Antaike)在1月份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現貨TC已跌破銅冶煉廠的平均制造成本。
知情人士稱,中國大型冶煉廠在1月份的一次會議上提議減產,但并未實際實施。
盡管現貨TC價格大幅下跌,但中國最大的幾家冶煉廠的大部分精礦都是通過以每噸80美元的年度基準價格簽訂的長期合同獲得的。
Lang表示,由于依賴現貨供應,規模較小的冶煉廠更容易減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