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國內外汽車行業有哪些大事發生?
美國確定大幅提高對華電動車關稅,9月27日生效
據路透社報道,9月13日,美國政府確定將大幅上調從中國進口的產品關稅,以加強對戰略性產業的保護。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的決定顯示,美國將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征收100%的進口關稅,對中國產太陽能電池和半導體征收50%的關稅,對中國產鋼鐵、鋁、電動汽車電池、關鍵礦物和零部件征收25%的關稅。
圖片來源:美國白宮
其中,對中國電動汽車、用于電動汽車的鋰離子電池、關鍵礦產和零部件的關稅將于今年9月27日生效;對半導體征收的50%關稅將于2025年開始生效,且此次關稅范圍新增了兩個類別,即用于太陽能電池板的硅片和多晶硅;對用于其他設備和用途的鋰離子電池、關鍵礦物和零部件的關稅將于2026年1月1日生效。
此舉標志著對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實施的關稅進行的兩年多審查的結束,并基本上維持了現任美國總統喬·拜登于今年5月宣布的主要關稅增幅。
蓋世點評:在關稅一事上變本加厲,美國恐怕只會得不償失。
曝東風本田裁員2000人,員工排隊搶名額
9月9日,有消息稱,東風本田正在進行大裁員,預計受影響員工數量將達2000人,裁員補償方案為“N+2+1”模式,甚至出現排隊“爭取”裁員名額的現象。
9月10日,東風本田官方微博發文稱,為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經營、加速電動化轉型,東風本田針對生產領域進一步提升人員效能。本次人員優化系企業戰略轉型的階段性調整,公司將堅持“以人為本”的企業理念,充分考慮員工意愿并依法依規制定合理的解決方案。
圖片來源:東風本田
蓋世點評:體面裁員之后,圍繞戰略轉型,東風本田還有很多事要做。
大眾汽車6家德國工廠或從明年6月開始裁員
據外媒報道,大眾汽車將廢除一系列勞工協議,其中包括6家德國工廠持續到2029年的就業保障協議。此舉提高了這些工廠從明年開始裁員的可能性,而工人代表已發誓要抵制裁員。
9月10日,大眾汽車人力資源主管Gunnar Kilia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些舉措旨在“將該公司在德國的成本降至具有競爭力的水平”。
大眾汽車表示,鑒于目前的壓力,該公司已取消30多年前達成的一項就業保障協議,該項協議規定大眾汽車在2029年之前都不能在德國6家工廠裁員。但如今,這些保障措施將在明年6月前全部失效。
圖片來源:大眾汽車
大眾汽車集團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其表現不佳的同名乘用車品牌大眾的利潤率。目前,由于大眾品牌正艱難地向電動汽車轉型,加上消費者支出放緩,大眾品牌的利潤率正受到擠壓。而與此同時,歐洲汽車制造商也在與特斯拉和比亞迪等新進入歐洲市場的汽車制造商展開激烈競爭。
不過,與其他公司相比,大眾汽車的裁員計劃更難推行。大眾汽車監事會的一半席位由勞工代表擔任,而擁有該公司20%股份的德國下薩克森州則經常支持工會。
蓋世點評:大眾汽車,真的缺錢了?
豐田下調其2026年全球電動汽車產量計劃
日經新聞報道,因全球電動汽車銷量放緩,豐田汽車將其2026年全球電動汽車生產計劃削減三分之一至100萬輛。據悉,豐田汽車已將新目標告知其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去年4月,豐田汽車首席執行官佐藤恒治(Koji Sato)表示,計劃到2026年銷售150萬輛電動汽車。豐田汽車也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公司到2026年每年生產150萬輛電動汽車、到2030年每年生產35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沒有改變。不過,豐田汽車表示這些數字不是目標,而是股東設定的基準。
然而,即使每年生產100萬輛電動汽車,對豐田汽車來說仍然是一項雄心勃勃的任務,因為該公司一直在混合動力汽車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圖片來源:豐田汽車
去年,豐田汽車售出了約104,000輛電動汽車,雖是2022年銷量的四倍多,但僅約占其全球汽車總銷量的1%。與該公司超過1,000萬輛的汽車總銷量相比,電動汽車的銷量仍然相形見絀。
相比之下,豐田混合動力汽車的需求大增,因為這種動力類型的汽車越來越被視為實現碳中和的實用解決方案。消息人士稱,豐田汽車將靈活應對市場需求,計劃加大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生產。
蓋世點評:全球電動汽車市場增長放緩,不止豐田,很多海外車企都在調整目標與規劃。
曝吉利正在歐洲物色工廠選址
據路透社報道,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李傳海和領克汽車歐洲首席執行官Nicolas Appelgren在德國法蘭克福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表示,吉利正在歐洲物色工廠選址,但尚未完全承諾在當地建立生產基地。
當被問及吉利是否會在歐洲建廠時,李傳海說道:“目前還未百分百確定。”同時,Nicolas Appelgren透露,領克汽車目前只在歐洲銷售一款混合動力車型,但下個月將在意大利推出一款中國制造的純電動汽車,并計劃在歐洲生產下一款純電動汽車。但Nicolas Appelgren補充道,目前尚未敲定具體時間。
9月11日,吉利汽車還在德國法蘭克福啟用了一個基地,計劃在該基地測試13輛“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氫動力汽車),以評估它們的性能以及是否符合歐洲認證標準。
另外,吉利與波蘭新政府正就共同在波蘭建立一家電動汽車工廠進行談判。但今年早些時候,官員們透露,他們并不認為吉利是理想的合作伙伴。當被問及與波蘭的談判時,李傳海表示“我們有很多可能性”,但拒絕透露更多細節。
蓋世點評:關稅壁壘,難阻中國電動汽車出海步伐。
采埃孚后輪轉向系統AKC首次實現國產化
9月10日,采埃孚官方宣布,其國產后輪轉向系統AKC已于近期在張家港基地實現量產,將搭載至國內新能源汽車頭部制造商的車型上。
圖片來源:采埃孚
據介紹,此次量產的AKC是采埃孚第二代主動式后輪轉向技術,具有可兼容、可定制等優勢,能大幅提升底盤動態性能,讓駕乘更舒適、更安全,同時也將顯著降低客戶成本。
而張家港基地是采埃孚AKC技術在歐洲以外的全球首發地。2022年11月19日,這一基地正式破土動工,彼時就曾指明,該基地建成之后,底盤零部件工廠制造產品包括控制臂、轉向節、轉向拉桿、穩定桿連接桿等,幾乎覆蓋底盤零部件產品線中所有產品。預計于2027年實現銷售額約20億元。
采埃孚張家港園區總經理及制動與轉向工廠廠長張潔表示:“此次量產是采埃孚AKC首個國產化項目,搭載至國內新能源汽車頭部制造商的車型上。預計未來三至五年,AKC的年產量還將進一步提升,國產化率將達到80%以上,以滿足國內客戶的交付和降本需求。”
蓋世點評:為拿下更多國內客戶,外資Tier1真的很“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