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是具有耗竭性的礦產資源之一,其金屬特性決定了其在工業化進程中的重要地位。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銅消費國,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對銅資源的需求將越來越大。但我國是一個貧銅國家,銅礦儲量非常有限,原生銅金屬遠遠滿足不了我國工業化進程的需要,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構成嚴重的制約。因此,充分利用再生銅資源,發展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再生銅產業,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再生銅的定義
再生銅是指以廢雜銅作為原料煉制成的再生金屬,主要指再生黃銅和再生青銅。其原材料主要來自于銅及其合金的生產、加工和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廢品、邊角屑末、廢儀器設備部件和生活用品等。
廢雜銅的種類有兩種:一是新廢銅(新料),它是銅加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冶煉廠在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料叫“本廠廢銅”(home scrap)或“周轉廢銅”(run round)。銅加工廠產生的廢銅屑及直接返回供應廠的叫做“工業廢雜銅”、“現貨廢雜銅”(prompt)或新廢雜銅。另一類是舊廢銅(舊料),是含銅產品報廢后的統稱,如從舊汽車散熱片、空調冷卻管等拆卸出來的叫做舊廢雜銅。兩種廢銅統稱為“廢雜銅”。對于含銅材料來說,由于它本身的金屬特性,在產品壽命周期的所有階段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一般來說,用于再生的廢銅中新廢銅占 50%以上。廢雜銅產業鏈下圖。
二、我國再生銅產業發展現狀
從建國初期至今,我國再生銅產業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在計劃經濟時期,再生銅的生產和利用就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由于當時銅工業的發展落后,再生銅產量幾乎占我國銅總產量的65%。之后隨著社會廢雜銅積蓄量的減少和大型銅礦山、冶煉廠的不斷建設和發展,再生銅產量從20世紀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占我國銅產量的比例呈初步下降的趨勢。自改革開放以來,由于高速發展的經濟對銅的旺盛需求,我國再生銅產業也隨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特別是最近的十幾年來,再生銅產量一直保持穩定的增長勢頭。1979年我國精銅產量僅有33.71萬噸,而到2015年精銅產量為799.64萬噸,再生銅的產量達到290萬噸。可以說,再生銅產業在我國銅工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再生銅產業作為我國工業化進程中的物質需求保障,其發展對推進這一進程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企業規模方面,建國初期,再生銅的生產加工主要以國有企業為主,少數的地方集體企業為輔,整體規模相對較小。國家改革開放之后,從事再生銅生產加工的鄉鎮企業才開始起步。但是,鄉鎮企業受原材料供給、生產技術落后等諸多問題的限制,產量非常小,無法與國有企業相比。隨著我國經濟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 到了20世紀90年代,從事再生銅生產的鄉鎮企業和私營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經過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資源整合,目前我國再生銅產業的企業規模形成了以少數主要從事精煉加工銅產品生產的大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為龍頭,中小型民營企業為主,眾多從事原材料預處理和粗加工的個體經營戶為輔的產業格局。在國家產業規劃下,已經逐步形成從分散加工向工業園區內集聚生產加工的發展態勢。
在工業園區建設方面,初步形成了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經濟區等三個再生資源加工園區為主的發展格局。全國80%的銅加工企業分布在這三個地區,每年回收利用了全國75%的廢雜銅。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廣東佛山、清遠為代表。主要是對進口廢料進行拆解、分類,銷售廢銅原料;長江三角洲地區以浙江寧波、臺州為代表,利用廢銅生產銅材及黃銅制品;環渤海地區主要是以華東有色金屬城、天津子牙園區為主,有多家企業利用廢銅生產電線電纜。全國各地的再生資源加工園區發展迅速,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
發展再生銅產業,需要有穩定的廢雜銅資源。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扶持循環產業的利好政策下,眾多資源型再生企業開始發展壯大,我國廢銅回收量呈逐年遞增態勢,截至2015年我國廢銅回收量已達146萬噸(圖2)。但由于銅產品的使用周期較長,我國銅產品尚未進入報廢回收的高峰期,現階段國內回收的廢銅還無法滿足我國再生銅行業持續發展的原料需求。因此,我國再生銅行業的廢雜銅主要依賴于進口,占比高達70%。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廢銅進口量連續16年大幅增長,從92年的491萬噸瘋狂增長到08年的5577萬噸。2009年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廢銅進口量有所回落,但仍然維持在每年4000萬噸的水平(圖3)。我國含銅廢料的主要來源國家和地區為日本、美國、香港、比利時、澳大利亞及德國等。進口廢雜銅的品種主要是廢雜銅、廢舊電線、電纜以及大量含銅低的廢舊電機等。國內進口含銅廢料的地區主要是臺州、寧波、廣州、天津等。
“再生資源,資源再生,生生不息”,發展再生銅產業是保障銅資源可持續供應的重要途徑之一,更是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