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融資貿易或者說貿易融資,其“貿易”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得購銷差價,而是為了融資或套利收益,表面上具備了“貿易”的形式,也是合法的商品流通,但并非傳統意義上的貿易。
汪先生是浙江某外貿公司的負責人,他最近遇到了件怪事:一位經營服裝加工生意的朋友向他打聽起了進口電解銅的情況,并希望汪先生能幫忙聯系一家能開出信用證的大型外貿企業。“一頭霧水”的汪先生不禁疑惑:“難道他們要用銅做服裝?”經過再三詢問,那位朋友終于向汪先生說出了個中緣由。原來,那位朋友的企業最近在資金上遇到了一些困難,偶然的一個機會別人告訴了他一個“新”的融資辦法,那就是利用信用證進行套現。這一下子讓他看到了解決企業短期資金問題的希望。
手法:各有不同
經過朋友的解釋,很快汪先生就明白了信用證套現的方法。“其實這在業內也不是什么新鮮的事情,就是沒想到他們也會用這種方法來融資,通常是有這類商品進口權的企業做這個比較多。”汪先生告訴記者,他那位朋友所說的融資辦法就是找一家有相關商品進口資質、且可以開出信用證的企業,利用這家公司的信用證,只需要向銀行交10%~20%的保證金就可以從國外進口電解銅。“一般來說一個月左右貨就可以運到國內的港口,由于信用證的承兌日需要90天左右,也就是說只要他們能在國內市場上迅速賣掉這批貨,由此獲得的資金在將近兩個月內可自由使用。這樣就相當于給他們企業做了一筆短期貸款。”而汪先生的這位朋友也已初步聯系了幾家以電解銅為原料的企業,基本可以保證他能盡快地把資金套取出來。這樣看,這個計劃似乎“天衣無縫”。
而在北京,某外貿公司的張先生也向記者介紹了他所了解到的信用證套現情況。他告訴記者,除了從產地進貨的貿易方式,還有部分企業是通過期貨市場來進行交易的。比如,貿易商在倫敦金屬交易所用混合訂單買一批銅,同一時間在上海期貨交易所做套期保值,鎖定銅的差價,這樣就可以規避價格風險。通常都是一個月之內貿易商在國內拿到銅的現貨。由于銅的現貨和期貨是高速流動性的市場,他可以迅速把銅拋售出去,回收貨款。“最近幾個月銅的價格幾乎一直出于下行期,通過這種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風險。”
套現:源于“從緊”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其實這種做法以前就有一些公司在操作。一位熟悉此事的人士表示,在資本市場行情好的時候,一些公司利用這個辦法套出資金進行投資,而在民間借貸的利率高時,也有部分這類資金流向了民間借貸,以獲取高額回報。“之前做這個的公司還很少,但是最近一段時間不斷有企業加入到這個‘隊伍’里。也有一些資金問題突出的房地產企業通過種種方法進入其中。”
另有一位銀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據他的了解,東部某省的一家商業銀行2008年上半年信用證的發生額同比增加了三成。某些二級分行到8月底開具信用證的數額甚至同比增長了50%以上。因此他認為,雖然也有一些其他因素,但這其中利用信用證套現的情況肯定占了相當一部分。而且不止是東部地區,全國的其他地區也都存在這個現象。
“我認為這主要還是由于一些企業資金緊張導致的。”某大型商業銀行浙江分行國際業務部張先生的看法也從某種角度上印證了上述人士的分析。他告訴記者,在當地,民間融資的成本有時高達20%~30%,而企業通過信用證進行貿易套現,其成本最多也就大約在10%左右,這也就導致了少數企業打起了信用證的主意。
而江蘇一位熟悉銀行業務的企業主則表示,對銀行來說,國際信用證作為表外業務,其風險相對較小,同時銀行也能從中獲得一些收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銀行也有促進這種行為“流行”的嫌疑。
風險:逐漸顯現
隨著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進入下調通道,信用證套現的風險逐漸顯現。尤其是適合套現的銅、鋅、PTA等幾個品種出現價格回調、國內外價格倒掛等情況后,少數企業仍然堅持進口這些商品進行套現,這也越來越引起各方的關注。
以鋅為例,從實達期貨發布的相關研究報告看,截至9月23日,今年絕大多數時間鋅的進口盈虧都為負值。也就是說,如果從國外進口鋅然后在國內出售,這其中絕大多數都會每噸虧損數百乃至上千元。同樣,銅和PTA的價格近期也在持續下跌,企業已經很難通過這種進口貿易賺到差價。但是,即便是在這種行情之下,還有一些企業在不斷進口銅、鋅、PTA等商品,并虧本在國內出售。“他們為的就是套現獲得資金,虧本對他們來說只是提高了融資的成本。”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了他的擔憂。他認為,這些信用證套現行為作為融資手段,其融資成本已經越來越高,而無論這些資金是被用于民間借貸,資本市場投資,還是企業自身資金周轉,它的風險也都在變得越來越大。
同時,該人士還向記者透露,在業內,大型貿易商利用銀行開具的信用證給中小企業代理進口貨物的情況非常普遍。如果一家大型外貿公司代理的貨物過多,導致資金鏈斷裂,后果也將會非常嚴重。
銀行:防控風險
面對信用證套現行為所帶來的風險,銀行也顯得頗為無奈。“信用證套現這種情況總體來說還是很少的,而且這種業務往往混在正常的信用證業務中,銀行也很難控制。有些企業確實需要進口相關商品作為生產原料,就算他存在一定的套現行為也不會承認,所以銀行也很難區分他進口的貨物到底是用于生產還是用于套現。而且企業也很有可能是趁著價格合適借機儲備一點原料。”某商業銀行浙江分行的張先生告訴記者,他們近期也注意到了相關的情況,尤其是紹興、寧波、溫州等地的相關企業利用進口電解銅等進行信用證套現的行為更是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也已經采取了一定風險防范措施。“我們現在也在加強對一些企業的進一步了解,包括他們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等,并通過估算來了解他們生產原料的真實需求量,假如他們要進口的貨量超過一般生產需求太多,那我們也會有一定的限制。”他說。
而浙江紹興的一位銀行業人士則認為,近期一些企業通過信用證進口原料數額的增加也并不都是為了套現。“我們這里一些銅加工企業原本是從國內購買電解銅的,但是最近可能在資金上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難,因此他們就通過信用證從國外進口原料。從授信的難易程度上說,信用證這種貿易項下的融資授信要比常規授信來得容易,授信的金額也相對較大。而信用證本來就有一個融資的功能,所以他們也算是合理利用了這個融資功能。關鍵還是要看企業的狀況,如果企業經營狀況好,那么適當的做幾筆信用證套現的生意也沒什么問題。這些企業只要不是長期高買低賣,虧本進口,這也是一種正常的生意。”他還表示,當地的銀行也已經對信用證套現行為進行了限制。對一些企業非生產原料的大量進口,銀行很少會再開信用證了。
農行深圳分行國際業務部陳朝榮以自身的工作經驗向記者分析了信用證套現的一些特征。“通常利用信用證進行套現企業,在銀行用信審查時提供的信用證條款可能會有一些非單據的條款,在信用證里,除了進口商和對方出口商的相關單據,可能并沒有部分第三方單據,比如船運單據等,這些不符合日常貿易特征的情況,對銀行來說就是一個信號,對這種有套現嫌疑的情況銀行就需要謹慎對待。”同時,他認為,利用信用證套現也有融資的成本問題,對一些企業可以相應提高保證金比例,這樣一旦這種融資的成本高于國內的借款等融資方式,他們也就會放棄這種行為了。
據悉,監管機構和多家商業銀行等已經開始關注信用證的套現風險。廣東某商業銀行就發文明確要求盡可能不開立進口電解銅的信用證。若必須開立,應嚴格進行開證審查了解客戶資金回籠情況。開立的信用證須采取控制貨權方式,收取不低于30%的保證金,遠期付款押匯期限不超過1個月。(中國城鄉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