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銅消費結構來看,最大的消費領域在電力電纜,其次是家電和汽車等領域,最后才是輕工等行業。可以發現,傳統領域的消費可能在2015年觸及峰值,而新增長點來源于新能源發電和新能源汽車,但基數較小。
具體落實到銅材來看,6月下旬銅桿加工費短期回升之后,在6月底和7月初再度回落,這意味著銅桿消費主要源于銅價回調下的補庫,并不具備持續性。調研數據顯示,7月1日,8mm銅桿加工費回落至400—600元/噸,6月21日至25日一度反彈至450—650元/噸。
目前銅消費亮點還是在于銅箔,主要是國內高端銅箔產能不足,而大多數高技術產品甚至新能源汽車用銅箔需求增長較快。然而,銅箔占銅總消費比重不大,只有6%左右,因此很難帶動整個銅消費上升。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電解銅箔的總產能達到60.5萬噸,同比增加7.1萬噸或13.4%,其中電子電路銅箔產能37.6萬噸,鋰電銅箔產能22.9萬噸。電解銅箔市場供不應求,企業基本處于滿負荷生產狀態,頭部企業今年內訂單基本排滿。需求大幅增長驅動的供應緊張,刺激銅箔加工費飛速上漲。據了解,當前電解銅箔加工費相對2020年年底平均上漲近5000元/噸,其中厚度為8μm的鋰電銅箔加工費約3.5萬元/噸,6μm的加工費約4.5萬元/噸,4.5μm的加工費達到7.5萬元/噸。
目前,銅內外需求同步降溫。據觀察美國供應鏈在逐步恢復。中期來看,隨著去年年底訂購新機器以提高產量的芯片工廠將新產能投入運營,芯片供應也將增加。考慮到新機器交付需要6—9個月,安裝和測試需要1個月,新產能下線需要2個月,這意味著全球芯片供應將在年底增加。長遠來看,美國和海外在建的新工廠大約在兩年后投入運營,這將進一步提升全球供應,滿足快速增長的芯片需求。
從美國庫存指標來看,4月,美國制造業存貨同比增速已經升至5.5%,回到2013年以來的高點,存貨調整基本結束。另外,截至2021年4月,除了零售商庫存同比依舊是負增長之外,美國制造商和批發商的庫存同比增速分別升至3.6%和5.2%,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內需降溫一方面體現在季節性淡季,另一方面體現在制造業PMI在6月延續緩慢回落的勢頭。根據制造業PMI指標,進一步驗證國內經濟高點已經過去。6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9%,較上月微落0.1個百分點,繼續位于臨界點以上,但擴張勢頭連續第四個月放緩。從近6年數據來看,當前制造業PMI低于2017和2018年,但高于2019年。根據統計,滬銅活躍合約收盤價和中國官方制造業PMI呈現正向關系,且PMI有領先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可能從主動補庫存進入被動補庫存階段(累庫),需求逐步下滑的勢頭得到確認。生產指數為51.9%,比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高于臨界點,表明制造業生產保持擴張,但步伐有所放慢。
財政支出后置并不會引領中國經濟在下半年出現新高點,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滑經濟回調的斜率。最近幾年中國經濟內生動力來源于兩個——出口和地產,如果二者表現很好,經濟增速勢頭就較好,反之則比較差,與財政前移還是后移關聯不大。根本原因在于,從歷史上看,基建投資只是在經濟低迷期應急,并不是持續性的驅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