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8月13日,四川省成都市經信局發布《成都市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攻堅加快能源消費結構調整工作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該意見稿明確加強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建設。
到2025年,規劃建設各類加氫站30座以上,初步形成布局合理、便捷的加氫站供應網絡。加快構建以綠氫為主的氫源體系,支持在氫能主導產業功能區建設水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加氫一體化試點,降低制氫成本。
探索多功能綜合一體站建設。積極探索5G、充電樁、加氫站、數據中心、分布式光伏、儲能等多功能綜合一體站建設。到2025年,建設多功能綜合一體站5座以上。
有序發展可再生能源。重點發展建筑樓宇、農業大棚等分布式光伏發電,推進園區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支持公共建筑安裝使用光伏發電系統。
全文如下:
關于公開征求《成都市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攻堅加快能源消費結構調整工作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意見建議的通知
按照成都市市委、市政府“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推動能源供給低碳化,能源消費電氣化、能源利用高效化,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成都市經信局編制了《成都市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攻堅加快能源消費結構調整工作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
成都市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攻堅加快能源消費結構調整工作方案(2021-2025年)
(征求意見稿)
按照市委、市政府“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統籌能源安全保障與碳達峰碳中和進程,推動能源供給低碳化,能源消費電氣化、能源利用高效化,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促進能源領域如期實現碳達峰,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思路
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重點,依托四川清潔能源大省的資源稟賦優勢,立足成都實際,按照“減煤、控油、增電、穩氣、推廣新能源”總體思路,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入手,統籌做好化石能源“減法”和可再生能源“加法”,完善清潔能源基礎設施體系,強化清潔能源供應,以電能替代為主,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攻堅,加快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提升清潔能源消費比重,為我市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提供優質的能源保障。
二、目標任務
到2025年,全市能源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清潔能源占全市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穩步上升。力爭終端能源電能消費比重達到49.5%、天然氣消費比重達到18%、氫能等其他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清潔能源占全市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提高到68.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50.5%。
三、重點任務
(一)加強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建設
嚴格控制化石能源發展,推進全域減煤,禁止新、擴建燃煤燃油火電機組和企業燃煤自備電廠,推動能源供給低碳化,加強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堅強能源供應保障。
1.推進燃煤發電機組環保和節能改造。推動國電金堂電廠、威立雅三瓦窯燃煤電廠能源清潔低碳轉型,通過設備技改、檢修整治、多維度節能降碳管理、運行優化等措施,減少火力發電、供熱煤炭消耗,進一步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金堂縣、大邑縣政府)
2.加快綠色輸配電網建設。加強與上級部門溝通,協調全省清潔水電留蓉配額,提升清潔水電消費占比。拓寬川西水電輸入通道,加快推進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電工程建設。到2025年,全市規劃新(增、擴)建6個500千伏輸變電項目、25個220千伏輸變電項目和73個110千伏輸變電項目,實施一流配電網建設改造三年行動。全市電網最高負荷承載能力將提升至2150萬千瓦。(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各區(市)縣政府,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發改委、國網成都供電公司、國網天府新區供電公司)
3.構建布局合理的加氫供應網絡。結合氫燃料汽車推廣和應用,加快市域加氫站規劃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CNG加氣站轉型為加氫站,支持符合條件的加油站增加加氫功能,鼓勵建設油電氫綜合能源站。到2025年,規劃建設各類加氫站30座以上,初步形成布局合理、便捷的加氫站供應網絡。加快構建以綠氫為主的氫源體系,支持在氫能主導產業功能區建設水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加氫一體化試點,降低制氫成本。(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各區(市)縣政府、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應急局)
4.完善天然氣管網輸配體系。加快城鄉燃氣基礎設施建設,2021年底前形成全域覆蓋、穩定安全的天然氣供應網絡。推進繞城高速高壓輸儲氣管道工程、平橋門站、天府新區科學城門站等項目建設,新建改造城鎮燃氣管道100公里;到2025年底,繞城高速高壓輸儲氣管道、成都LNG應急調峰儲配庫(一期)等項目投運,新建改造城鎮燃氣管道400公里。(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各區(市)縣政府、市住建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5.推進以電為核心的綜合能源服務。以能源互聯網、智慧能源和多能互補為方向,以供電為中心,重點在工業園區、大型醫院、數據中心和大型商業設施等能源負荷中心,建設區域式、分布式、樓宇式綜合能源系統,到2025年底,力爭全市投入運行的綜合能源服務項目達到10個以上。(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各區(市)縣政府、市住建局、市生態環境局)
6.推動儲能適應性發展。加快推進團結水利樞紐配套抽水蓄能電站前期工作。穩步有序探索電網側、用戶側、有條件的增量配電網改革試點園區建設新型儲能電站,提高系統調峰調頻能力,提高電力系統安全性,緩解電網壓力。(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各區(市)縣政府、市發改委、市水務局、國網成都供電公司、國網天府新區供電公司)
7.探索多功能綜合一體站建設。積極探索5G、充電樁、加氫站、數據中心、分布式光伏、儲能等多功能綜合一體站建設。到2025年,建設多功能綜合一體站5座以上。(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8.有序發展可再生能源。重點發展建筑樓宇、農業大棚等分布式光伏發電,推進園區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支持公共建筑安裝使用光伏發電系統。推進淺層地溫能、生物質能示范應用。試點推進大型公共建筑的熱泵技術示范應用。推動成都萬興環保發電廠(三期)、成都大林環保發電廠垃圾發電項目建設,到2025年,新增年發電量85089萬千瓦時。(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城管委;責任單位:各區(市)縣政府,市住建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二)持續推廣重點領域電能替代
加大力度,持續推動生產制造、農業生產、商業餐飲、家庭電氣化等領域電能替代,到2025年,電能替代電量達到60億千瓦時。鼓勵和支持各用能企業開展能源數字化能效管理,接入能源大數據平臺。
9.生產制造領域。積極推廣使用工業電鍋爐、電窯爐、電熱釜及生產用電加熱工藝提升。嚴防按照“能改盡改、應退盡退”的原則,通過清潔能源替代、落后產能淘汰、污染物深度治理等方式,大力推進全市87臺以煤為燃料的工業爐窯綜合整治。四環路(繞城高速)內新上鍋爐應全面使用電鍋爐,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實施鍋爐“氣改電”。鼓勵生產車間推廣使用電蓄冷空調。(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各區(市)縣政府、市市場監管局、市生態環境局)
10.農業生產領域。持續推廣茶葉殺青、烘干等環節的鍋(窯)爐設備采用電熱式、熱泵、微波式殺青(烘干機)等電氣設備替代。鼓勵推廣農用機械電氣化應用。(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有關區(市)縣政府)
11.商業、餐飲領域。持續在城市綜合體、商場、高等院校、醫院、辦公樓宇、酒店等推廣電蓄冷、電鍋爐等清潔能源替代工程。推動市域范圍內特色火鍋(小湯鍋)店、燒烤店等餐飲服務企業推廣使用電力能源,對采用電廚具有條件的火鍋(湯鍋)店單獨裝表計量,并新建獨立戶號,消除轉供電中間加價環節。(牽頭單位:市商務局、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各區(市)縣政府,市市場監管局、市文廣旅局、市教育局、市衛健委,國網成都供電公司、國網天府新區供電公司)
12.家庭電氣化領域。持續推動居民家庭使用高效節能的電炊廚具(電飯煲、電蒸鍋、電炒鍋等)和空調、電暖器、電熱水器等家用電器,全面推動家庭電氣化。加大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提升農村地區戶均用電容量和用電可靠性,在城鄉結合部、農村地區鼓勵推廣使用電磁灶、電熱水、微波爐、電飯煲等電炊具替代廚飲散燒用煤(柴)。(牽頭單位:市商務局、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各區(市)縣政府,國網成都供電公司、國網天府新區供電公司)
(三)大力發展綠色交通
全力構建綠色低碳的新能源交通服務保障體系,提升非燃油車保有量比重,加快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站(樁)建設,提升新能源汽車充電保障能力。
13.大力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積極發展軌道交通,優化交通領域能源消費結構。到2025年,新增軌道交通運行里程200公里以上。(牽頭單位:市住建局;責任單位:各區(市)縣政府、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交通運輸局)
14.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積極推進市和區(市)縣兩級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帶頭使用新能源汽車,,加快推進公交、巡游出租、網約、分時租賃、物流、環衛、混凝土和渣土運輸等領域車輛電動化。新增(含更換)公交車、出租車全部采用新能源車。鼓勵引導本市新增或者更換的公路及旅游客運車優先選用新能源汽車。鼓勵引導企業和個人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到2025年,力爭新增推廣新能源汽車35萬輛,氫燃料汽車5000輛,累計達到50萬輛。(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各區(市)縣政府,市機關事務局、市財政局、市國資委、市城管委、市住建局、市公安局等市級相關部門)
15.加快充(換)電設施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充(換)電站(樁)、提供公共服務,規范落實公共停車場充電設施配套建設20%比例,大力推動居民小區實施“統建統管”模式建設個人充電樁。到2021年底,全市累計建成充(換)電站1200座、充電樁5.8萬個;到2025年底,全市累計建成充(換)電站3000座、充電樁16萬個。(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各區(市)縣政府,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城管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國網成都供電公司、國網天府新區供電公司)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經信局牽頭統籌協調全市能源消費結構調整相關工作,各市級行業領域牽頭部門按照職責分工抓好任務推進,指導區(市)縣對口職能部門推進能源消費結構調整工作,研究解決推進過程中的重大事項。各區(市)縣政府做好項目管理,規范項目認定、實施、驗收和協調等機制,落實省市對應補助資金,做好資金管理工作。市政府督查室、市環督辦要加強督導考核,推動任務落地落實。
(二)加強政策配套。
一是有效利用財政補貼。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有關電能替代補貼和電價支持政策,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各類財政補助資金和稅收優惠政策。制定推廣新能源汽車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政策。落實《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成辦發〔2020〕63號)《成都市支持氫能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及推廣應用若干政策的通知》(成經信發〔2019〕6號),文件到期后繼續研究支持政策,并根據文件執行情況適時調整。
二是降低電能替代成本。各供電企業要安排專項資金用于電能替代項目紅線外供配電設施的投資建設。對電能替代項目可享受單一制輸配電價。試點探索電力需求側響應機制;完善峰谷分時電價政策,通過適當擴大峰谷電價價差、合理設定低谷時段等方式,充分發揮價格信號引導電力消費、促進移峰填谷。
(三)加強配電網建設改造。各供電企業應加強電能替代配套電網建設,推進電網升級改造,加強電網安全運行管理,提高供電保障能力。各級相關部門應簡化審批程序,支持配電網升級改造。在城市總體規劃、能源發展規劃中充分考慮電能替代發展,保障電能替代配套電網線路走廊和站址用地規劃。
(四)做好宣傳推廣。各區(市)縣政府及市級部門加強對電能替代政策、示范項目的宣傳力度,積極宣傳能源消費結構優化和節能減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普及能源結構調整知識,引導企業、群眾改變能源消費習慣,構建能源消費結構調整良好輿論氛圍。